水庆霞:感谢支持我和信任我的人感谢这一段旅程

来源:

“感谢所有支持我、相信我的人,感谢这段旅程和经历给我带来的一切。”

她还说:

“我只是希望中国女足越来越好,姑娘们能够在球场上真正享受到足球的快乐!”

水青霞,1966年出生,中国足球著名传奇人物,也是中国女足最辉煌时期的主力球员。 1985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她的运动寿命极长,这在女足队伍中是相当罕见的。 直到2000年,34岁的她仍然可以入选国家队。

2001年退役后,水青霞走上教练岗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她成为了全国一流的女足教练。 2021年7月奥运会女足比赛中,中国女足2:8不敌荷兰队。 一场惨剧让女足跌入谷底。 水青霞在关键时刻被任命,并于2021年11月正式担任中国女足主教练。两年的时间,她带来了胜利和希望,也带来了失败甚至绝望。

2022年初,水青霞带领中国女足接连击败日本、韩国,时隔16年再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当年7月的东亚杯上,女足以1胜2平获得亚军。 在2022年亚足联颁奖典礼上,水青霞还凭借执教中国女足的出色表现,荣获年度最佳女足教练称号。 但今年,女足在世界杯、亚运会、奥预赛三大赛事中,都未能达到人们的预期。

世界杯上,中国女足小组赛未能出线,以1:6的比分被英格兰队击败。 亚运会上,中国女足不敌日本队无缘决赛。 同组奥预赛未能出线,无缘下一阶段比赛,提前告别2024年奥运会决赛圈。

缺席明年的巴黎奥运会,意味着中国女足未来三年将没有重大比赛任务。 这么长的过渡期,选择换帅、做出调整是必然的。

2022年夺得亚洲杯冠军后,水青霞获得了铺天盖地的好评。 人们普遍认为,水青霞出身女足,有着辉煌的履历,深谙女足规律和运动员心理,并长期担任本土球队主教练。 她经验丰富,是最佳主教练人选。

但今年连续亏损之后,等待水青霞的却是如潮水般的批评。 有好心人挖掘了不同时期的网友评论和媒体评论,发现当初夸赞水青霞的人和现在无休无止贬低水青霞的人重合度相当高。

这本身就是中国足球浮躁一面的体现,对于管理者、从业者和球迷来说都是如此。 水青霞下课后,很多人都认为,一些之前没有得到重用的球员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足球,你就会知道,中国女足的困境绝不是换一个教练或者换几个球员就能解决的问题。 其落后是全方位的。

水青霞的离开是“老女足模式”没落的隐喻

平心而论,水青霞虽然在选人、用人、临场指挥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2024欧冠决赛全场视频,但她可以说已经尽到了作为中国女足主教练的职责。 她自幼丧父,三个兄弟姐妹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然而今年11月,母亲病重正在抢救时,水青霞依然坚持执导对阵韩国的比赛,并在赛后赶赴医院陪伴母亲。

作为玫瑰时代的代表人物,水青霞荣誉满载,但她踢球的时期却是女足低收入时期。 因此,在2022年夺得亚洲杯冠军后,当媒体问及她的愿望时,她的回答是“有自己的房子”,可见这并不容易。

这种劳动模范的奉献精神和苦行僧生活一直是中国体育界为人热切称赞的方面,但往往需要以成绩为基础。 换句话说,当你成绩好的时候,奉献是一种加分,但当你成绩不好的时候,没人会在意。 这显然是功利主义的表现。 越是功利,越容易导致急功近利。 然而,中国足球的问题始终离不开“急功近利”四个字。

当年,水青霞是球场上的全能选手。 她最初练习田径,直到17岁才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 然而,由于她日夜刻苦的训练,一年多后她就入选了国家队。 她的脚法练得十足,一次又一次的任意球甚至直接角球破门。 幕后是她的日常练习。

水青霞曾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训练条件非常差。 训练场上只有泥土和石头,口渴了只能喝自来水。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当年的铿锵玫瑰大多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脱颖而出,在艰苦的条件下征战各项世界大赛,捍卫了中国足球的荣誉。

但问题是,世界女足的发展早已过了“获胜只能靠斗志”的时代。 不得不说,水青霞的下课,是“旧女足模式”彻底没落的隐喻。

今年世界杯输给英格兰后,球员王霜哽咽地问了一个问题:

“我敢说,我们比欧洲那些球员训练更刻苦,付出的代价也更多。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呢?”

但明眼人都知道,在绝对的实力和竞争规律面前,仅仅依靠努力是没有用的。 而且,与中国女足的拼搏模式相比,“享受足球的快乐”才是竞技规则的基础。 正如英格兰球员劳伦·詹姆斯在那场比赛后所说:“这场比赛和我小时候在街上的比赛是一样的。就像踢足球一样,我们正在充分享受足球。”

显然,在世界不太重视女足的时代,中国女足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和拼搏精神捍卫自己的荣耀。 然而,随着女足职业化的快速推进,各大足球强国纷纷将男足和市场化模式注入女足,利用男足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成熟的运营经验来运营女足联赛,这极大地促进了女足联赛的发展。增加了女子足球的人口基数。 也迅速提升了专业性和战斗力,这让中国女足之前的优势完全丧失了。

观念也需要巨大的调整。 很多人对女足的判断还停留在玫瑰时代。 这个概念不仅指成绩,还指环境。 比如,在谈到女足的困境时,很多人立刻表示女足太穷了。 如果表现不佳的男足能够拨出一部分资金给女足解决后顾之忧,那就太好了。

这种说法很可笑,根本就不懂足球的表现。 近年来,世界女足快速发展的受益者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足球强国和经济强国。 他们往往以高度专业化、市场化的足球联赛为基础。 男足为女足提供的不仅仅是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和先进的管理,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以男足养女足”早已成为行业常态。 黄健翔曾对此有一个恰当的比喻:高速公路早就修好了,女足多放点车进去还是可以顺利跑的。

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来不是职业化和市场化,而是缺乏职业化和市场化。 关键时刻,能够影响决策的不是足球规则,而是行政意志。 即便是最辉煌的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也伴随着联赛的碎片化。 谁还记得当年的“升而不升”?

中国男足不负众望,前些年的金源足球队也确实受到诟病。 但熟悉女足历史的人都知道,铿锵玫瑰一代退役后,中国女足陷入了长期的低谷。 近年来,小阳春也受益于金源足球时代雄厚的资金。 虽然中国男足职业联赛的水平不高,但仍然比女足联赛更加专业,能够提供相对完善的架构和体系,以及资金支持。 也就是说,尽管竞争水平不同,但中国和世界足球强国一样2024欧冠决赛全场视频,此前也进入了“以男足撑女足”的模式。

女足和男足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确实存在巨大差距。 如果你对足球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即使规则相同,男足和女足在世界范围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 男子足球是世界上收视率最高、受众最广、商业价值最高的运动项目。 几十年来,世界杯吸引资金、吸引更多关注的能力一直高于奥运会。 欧洲五大联赛和欧冠联赛的商业价值和全球观众数量令人咋舌。

中国也是如此。 当年盛行的A级联赛,和如今依然拥有广泛受众的中超联赛,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 那么女足呢? 男足的收入是由广泛的需求和商业价值决定的。 就连中国足坛高得离谱的工资也是如此。 仅仅是因为足球人口少,人才选拔范围窄,进一步导致工资虚高。 如果你从10万名玩家中选出30名玩家,你当然可以降低价格,但如果你想从100名玩家中选出30名玩家,你就必须与其他投资者竞争。

而且,在中国足球领域,高薪其实是少数,近两年拖欠工资已经成为主流。 至于有些人说球员工资应该降低到白领水平,那是违背足球规则的无稽之谈。 这个行业基本上就是一顿青春餐,每个国家都是如此。 甚至少数人的工资异常高,实际上也是行政意志的粗暴干预造成的。 例如,急功近利驱赶了想踢足球的孩子,这就是足球人口如此之少的原因。 因此,这几年U23政策一出,这个年龄段球员的异常高薪立即出现。 即使是级别较低的U23球员也能凭借“物以稀为贵”获得大合同。 当然2024欧冠决赛全场视频,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少玩家“23岁之前玩游戏赚了很多钱,24岁就被下岗失业”。

谈起女足,女足显然不具备男足那样的商业价值,关注度也一直很低。 那些不断吐槽女足的人,她们真的看过五大联赛、欧冠、中超这样的女足联赛吗?

以前总有伪球迷不看球,把笑话当真理,认为男足“转女足也不会输”的批评是真的。 然而事实上,中国女足一直选择与男足进行热身赛的对手并不是本土俱乐部的U15青年队,而是一支业余联赛球队,而且经常输球。 女足再好,也不可能与职业男足势均力敌。 这种收视能力的差距,使得女足在商业化和球迷基础上无法达到男足那样的效果。 支持女足,通过男足职业联赛推动女足发展,是目前唯一合法的路径。 另一方面,如果男足职业联赛被切断,女足也将彻底失去空间。

也正是有了“男足支援女足”的支持,中国女足运动员的收入并不低,训练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国际足联2021年发布的《全球女足联赛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女超俱乐部年均运营成本位居全球第一,接近200万美元。 目前,中国女超球员的收入并不比国外同行低,海外球员甚至还要面临在国外踢球工资不如国内的情况。 因此,用“艰苦”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况已经不再合适。 女足真正的差距不是经济条件,而是对足球规律认识的落后。

女足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今年世界大赛的情况来看,中国女足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 水青霞曾总结,欧洲球员一场比赛跑步、冲刺一般都在700米以上,有的优秀球员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而中国女足队员平均只达到300米。 当面对对手的逼抢时,中国女足队员连抬头看球的传球都困难,以往的技术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在此前与日本队的交锋中,中国女足暴露出的问题更加明显。 对手全部由年轻球员组成。 首发阵容中有四人甚至是2004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身体条件远不如中国女足。 但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整体技战术水平都完全符合现代足球,远超中国女足的表现。

中国女足的发展一直存在诸多固有问题,包括草根足球普及程度有限、青训体系不完善、职业联赛水平较低等。 此前,由于疫情的原因,一度与世界足坛脱节,这也让这些问题的后果更加凸显。

目前的女超联赛还很不规范,赛程变动频繁,无法培养球迷基础。 数据显示,本赛季女超联赛前16轮场均观众人数基本在1500人左右。 联赛第六轮最为冷清,平均每场只有672名观众,而且往往一半的观众是球员的家人和朋友,或者是赞助商的工作人员,真正的球迷很少。 相比之下,上赛季女足超级联赛场均上座人数为5099人。 阿森纳与托特纳姆女足之间的“北伦敦德比”吸引了47,367人观看比赛。 上赛季女足欧冠四分之一决赛,巴萨与皇马之间的“国家女足德比”吸引了91553名观众。

为了取得成绩,国家队往往采用早已过时的长期训练模式,进而影响联赛赛程和质量,让球员更难获得高水平比赛的影响力。 甚至可以说,女足的现状更适合与那些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比较,因为它仍然属于类似于运动队的模式,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在一个项目中苦练,世界上参与的人并不多。但是当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时,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就变得毫无用处。

如果联赛的土壤不充足,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那么愿意走上职业足球道路的女孩只会越来越少。 校园足球的现状是众所周知的。 前段时间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课间给孩子们十分钟”。 如果课间连十分钟的时间都没有,有多少孩子能获得踢足球的权利? 没有庞大的热爱足球的孩子基础,怎么可能有真正爆炸性的足球人才呢?

过去,女足模式主要集中在轻联赛和世界大赛上。 这是一种思维惯性。 它的落后不仅是因为失去了联盟的土壤,还因为即使仅限于世界大赛,也因为蔑视规则和科学而显得不堪一击。

女足世界杯上,技术研究组前亚洲最佳女教练陈婉婷曾感叹,她在中国女超联赛中很难看到自己需要的视频资料。 因为提供给她的视频素材只是电视转播视角的镜头,而不是整个场景。 众所周知。 球迷观看比赛的角度与教练观看比赛的角度不同。 教练需要的是全场分析,但他连基本的视频数据都无法获得。

教练没有机会和能力阅读比赛,球员也不可能学习。 旧有的训练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足球的需要。 如果不假思索地跑圈练球,在场上面对对方快速的攻防转换就会不知所措。

长期以来,中国女足始终面临着忽冷忽热的局面。 每逢世界大赛,人们都呼吁关心和发展女足,但比赛结束后又归于沉寂。 很多人把女足作为排挤、嘲讽男足的工具。 但令人尴尬的是,长期以来充当遮羞布的中国女足,如今渐渐连自己都不再关心了。

足球是一项有趣的运动。 靠业绩,业绩不是一日之功。 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 它还需要科学,需要遵循足球本身的规律,也需要遵循市场管理者的规律。 它甚至是一面魔镜,可以隐藏一切急功近利、违反规则的行为。 最有趣的是,它不能被粉饰。 即使你创造了一个热闹的场景,泡沫在实际游戏中也会破裂。

无论是夸奖、殴打水青霞,还是拿中国女足去跟男足较量,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女足迫切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真正认识和学习世界足球的发展规律。 没有其他办法。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叶克非

编辑|二蛋

本文部分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标签: 2024欧冠决赛全场视频